本田、日产或将合并:曾经的两大汽车巨头,为何会走到这一步?

时间:2025-04-05 07:34:57来源:每日新知网 作者:竹影

据日经新闻和NHK(日本放送协会)综合报道,本田和日产,这两个曾经代表着日本汽车工业巅峰的品牌,正在磋商可能的经营合并。报道称,双方正在探讨成立一个持股公司,将本田和日产纳入旗下,甚至有可能将三菱也一同纳入其中。说来也让人感慨,曾几何时,这两家车企在中国市场可谓风头无二,几乎是“王者级”的存在。可如今,他们为何会走到“选择合并”的这一步呢?今天,我们就花几分钟时间,一起来聊聊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提到这个问题,不少人或许认为我在“危言耸听”,因为这明明是强强联营的好事。毕竟,受此消息的影响,日产汽车股价开盘跳涨20%以上。截止发稿时,报价417.6元(约合人民币20.1元),涨幅达23.7%…就这么明显的情况,明眼人都看出来了,这是多么好的事情。说白了,别人日企团结多了——就是要采用这种方式,加强自己的竞争力。毕竟,不合并还好,一合并起来,世界上第三大的汽车集团,就直接诞生了。然而,现实很残酷,这两家车企背后的情况,远没有想象中这么理想。以日产为例,2024年上半财年(4月至9月),净利润暴跌了近94%,营业利润率直接从去年的5.6%掉到了只有0.5%。也就是说,按照总营业估算,也就说这么大的一个汽车集团,半年也就赚9亿元的样子。关键这还只是暂时,如果销量继续下滑,净利润可能要归零,甚至为负——倒闭,可能都只是时间问题。这可不是瞎说,因为就在月初,据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报道:至少两名日产高管已经向外界透露,该品牌正在四处寻找投资者。其中一位高管甚至直言:“我们还有12到14个月的时间可以撑下去。”本田的情况也不好过。从2024年1月至11月的数据显示,本田在中国的销量为74.04万辆,同比下降了30.7%。虽然全球的销量尚未受中国市场的波及,但值得一提的是:2024年,电动车在本田总销量中的比例仍然较低,远低于一些领先的电动化品牌。要知道,本田原计划是,到2030年实现电动车销量占总销量的40%。但当前的进展,显然远远落后于预期了。特别是在中国,东风本田、广汽本田10月份的合计批发量才只有1176辆,简直就是惨不忍睹。考虑到这些情况,走向合并也是“无可奈何”的举动。因为别看现在还能“逍遥快活”,再过几年,市面上都是新能源车时——一切就晚了。别觉得我在瞎说,觉得新能源车是伪需求,欧美早就放弃了!但事实,还真不是这样。譬如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(ACEA)的数据,2024年上半年,欧洲纯电动汽车(BEV)的市场份额约为14%,同比增长约1个百分点。而在挪威更是夸张,‌2024年10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达到95.6%‌。也就是说,他们国内已经看不到多少崭新的燃油车了。值得一提的是,德国这样的汽车大国,对新能源车也非常重视。譬如在2023年时,德国总理朔尔茨,在慕尼黑汽车展会上就提到:要加速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,以保障1500万辆汽车在路上为前提;要强化电池的制造,支持ACC、Northvolt、CATL以及所有大型德国汽车制造商投资电池工厂…并将其上升到技术主权的高度。因此,说欧美放弃新能源车,纯属无稽之谈——他们特别重视,甚至超过了中国。但可惜的是,以油车发家的日产、丰田等汽车,却在新能源车上没什么牌可打了。一方面,整个日本岛内的产业链,都是为油车服务的。想要转型做电车,就是他们自己愿意,找到协同的供应商都很困难。说白了,从电池、到电机、到电控,日企能找到合适的厂家吗?无疑很难!而且就算能找到,或者选择自己去做,相关的原材料,或者技术,都有中国挡在前面——很难去突破。另一方面,时间已经不站在它们这边了。毕竟,特斯拉、比亚迪已经成为了行业标杆,新兴车企蔚来、小鹏等也不断蚕食市场份额。对于日产和本田来说,留给它们追赶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。所以,还不如整合资源,快速合并资金、人才以及市场,以面对新能源时代的竞争。总的来看,本田和日产的走到合并磋商这一步,不仅仅是一次战略性的合作,更是一次“无奈的自救”。通过合并,双方希望能够整合资源,共享技术,在接下来的市场上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矩阵。但这一计划是否能顺利落地,仍充满变数。对此,我们可以继续观望。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